執行品種包括>>
可吸收血管結扎夾、一次性活檢針、一次性使用輸尿管導引鞘、血管鞘、免打結縫合線、房間隔缺損封堵器、造影導管、Y接頭、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氣接觸鏡(夜戴型)、一次性使用無菌外周血管內藥物涂層球囊、顱內支架、動脈瘤夾、心臟固定器(穩定器)、一次性使用溫度傳感器、一次性使用血氧飽和度傳感器、泌尿取石網籃、一次性使用高壓造影注射器及附件、一次性壓力延長管、醫用干式膠片。
據河北省秦皇島醫保局披露,三明聯盟19類醫用耗材帶量采購,中選產品平均降幅62.3%,最高降幅92.4%。中選企業包括強生、泰爾茂、史賽克、柯惠、富士、貝朗、邁瑞、微創心脈、益心達、維力醫療等。
也就是說,從12月20日開始,上述19類醫用耗材將啟動大幅降價!
此外為更重要的是,本次海南省的執行通知,在非中選產品”醫保支付“配套政策方面,新增了相關規定:三明采購聯盟19類醫用耗材,非中選產品按中選價格平均價設定醫保支付標準高限。
以平均中選價格為基準,也就意味著,每類耗材部分非中選產品醫保支付標準是直接低于中選產品的,加上醫院端都有完成帶量中標的有協議量產品采購量的任務,針對一些「非中選產品」的使用熱情必然會削減,帶來進院難度的攀升!
事實上,針對非中選類醫用耗材限價的舉動,今年正在全國火熱鋪開。
早在4月份,天津市執行脊柱國采中選結果,對非中選產品系統、部件設定掛網價格高線。
到了5月底至6月初,脊柱國采正式在全國31省全面落地。非中選產品掛網限價、醫保支付標準限高等規定,也在河南、河北、北京、內蒙等十余個省份相繼落地執行。
其中,河南執行文件首創提出:非中選產品醫保支付要和已經中標的產品對比是否類別相同、功能相近。通俗地講就是,如果非中選產品不能替代中選產品或是和中選產品作用差不多,那非中選產品的醫保支付就是中選產品的最高中標價格。
此舉的施行意味著,「非中選」這個概念包含了臨床在用的集采中選產品之外的同類產品,結合骨科脊柱國采而言,進入國家集采的14個產品系統只是一個小范圍關系,更大的「非中選」產品,還包含了集采落選、以及科技含量較高但未納入集采的產品,后期在院內使用可能更加受限。
該“新說法”一經提出,山西與湖南便緊跟步伐在其脊柱國采執行中也落地了此要求。
作為首創人的湖南省,更是迅速地在6月初省內人工晶體、心臟起搏器等15類耗材續采中,再次沿用這一規定。
總的來看,在今年4月到12月大半年的時間里,針對集采耗材非中選產品的限價要求不斷演化升級。其過程中,有三大節點至關重要。
其一,是河南首創提出:非中選產品醫保支付要和已經中標的產品對比是否類別相同、功能相近。
其二,是在河南省內15類耗材續采中沿用落地,這意味著限價執行范圍已經從國采開始下沉至地方集采。
其三,是此次海南省的執行規定,將限價標準從中選產品最高中選價格進一步下調至平均中選價格。
在這三大變化之后,對于相關產品生產企業和經銷商而言,想要在集采之外將“非中選產品”作為短期“避風港”的權宜之計,似乎將更難實現。影響之大,不言而喻!
上一條:【國家局飛檢】2家企業因質量管理體系存在嚴重缺陷被停產!
下一條:【11月份】各省醫療器械許可備案相關信息(截至2023年11月30日) |
返回列表 |